原題目:看望淄博齊國文明遺址

前段時光,山東淄博的燒烤實在是火了一把,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川流不息,用一段古文描述就是“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熟習典故的讀者,對這一段并不生疏,這段文字描寫的恰是2000多年前齊國的國都臨淄的繁榮氣象,臨淄就是明天淄博的前身(臨淄現在是淄博下轄的一個區)。

幾千年來的積淀給這塊地盤留下了太多的汗青舊事。前不久,筆者特地訪問了這座山東中部的城市,最後的本意是想體驗一把“燒烤文明”背后的炊火氣,但真正深刻這座城市才發明其深摯的文明底蘊。

八百余年的國都史

淄博和臨淄,這兩個地名良多人都不難混雜。實在淄博這個地名汗青比擬短,約略構成于上世紀二十年月,因淄川和博山兩個處所而得名。細心品讀這兩個地名,不難發明這里既有山又有水。此中的淄川即淄河,這也是齊國故都臨淄得名的泉源,可以說是齊都城城的母親河。而博山的名字則有兩種說法,一是此區域多山,故而曰“博”,再有一個說法是因群山中有一座名為博山的山嶽而得名。現在淄川和博山都是淄博市轄區。比擬較而言,臨淄這個名字則擁有更為長久的汗青,其建城史可以上溯到西周時代。周武王滅商之后,將“尚父”姜子牙分封于此地,樹立齊國。因國都東臨淄水,故名為臨淄。

齊地本為東夷部落的屬地,東夷是華夏平易近族的重要起源成分之一。在史前時代,先平易近們便在這里發明出了光輝的年夜汶口文明及龍山文明,此后跟著東夷文明的西進,和炎黃部落不竭融會,配合發明出了光輝的華夏文明。

周代,姜太公被封于齊,始都營丘,關于營丘的詳細地位學界有必定爭議,但有一種不雅點以為營丘即臨淄的前身。公元前867年,周夷王聽信紀侯的誹語,將齊哀公烹殺。次年,為了防止紀國對齊國的防禦,齊胡公(哀公異母弟)遷都薄姑,七年后,齊獻公復都營丘,并擴建新城。此后歷代都有營建,一向到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臨淄作為齊都城城歷經八百余年。

現在,從淄博市中間驅車沿著青銀高速東行不到一小時,便離開了淄博區的齊都鎮,在鎮子的北側,坐落著一座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依據考古發明,人們能清楚兩千多年前臨淄城的年夜致情形。

臨淄城東臨淄水,西依系水,這兩條河道水量比擬充分,構成了自然的供水和排水系統。夾在兩河之中的臨淄城,在布局上也有著本身獨佔的特點。起首是城墻的走向妥協于河道的流向,并沒有取直,整座城的城墻共有拐角二十余處,這是典範的“因天材,當場利”筑城理念的表現。

第二,這座占空中積達16平方千米的古城,由年夜城和小城兩部門構成。小城位于年夜城的東北部,為齊國國君的宮室地點地,年夜城則是仕宦、蒼生以及商人棲身之所。依據考古研討,重要宮殿建筑群位于小城北部區域,此中東南角四周有一座年夜型夯土臺,本地人稱之為桓公臺,其總面積達33萬平方米,簡直相當于北京故宮總面積的一半。四周還有較年夜的夯土基址近10處,可見該區域為宮殿建筑群最為焦點的地區。齊國宮殿固然曾經無存,但從遺址區出土的一些瓦當和展地磚的優美水平,仍能想見昔時這座西方第一年夜城的風度。

別的,在國都東南角和西南角已探明各有一套排水舉措措施,此中東南角的排水道呈工具走向,用青石塊壘砌而成。臨淄城東南部地域全體上處于較為低洼的地帶,是以該排水道承當齊都生涯廢水以及積水的分泌。

八百年的長久汗青,給這里留下了豐富的文明遺產,這此中就包含大批的成語故事。據不完整統計,和臨淄相干的成語多達上百條,有前文提到的“揮汗成雨”,有“不食嗟來之食”“不叫則已,一叫驚人”,甚至大師熟習的良多汗青典故,如田忌跑馬等,都是產生在臨淄,可以說她就是一座“成語之城”。

“孔子聞韶處”碑背后的擔負

從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向東,沿著慌張路大要前行不到2公里,在公路北側有個很不起眼的小村落——韶院村。這個頗為高雅的名字和我國現代宮廷雅樂韶樂相干,聽說此處就是昔時齊國臨淄城內的“音樂學院”,孔子即是在這里欣賞了韶樂的吹奏。

共享會議室驅車進村,沿途都是渾厚的村平易近們繪制的壁畫,其內在的事務年夜多和孔子聞韶有關,還有一些則是與齊國故都臨淄城相干的成語故事,頗具教導意義。村中心有一處古樹圍繞的小院落,這里即是“孔子聞韶處”石碑的地點地。

齊國的韶樂,是一種年夜型宮廷樂舞,源于上古時代舜帝的韶樂,在周代逐步完美。《尚書·益稷》中有關于舜帝吹講座場地奏韶樂的記錄:“夔曰:戛擊叫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該段描寫的是舜的樂官夔在廟堂祭奠經過歷程中,為舜吹奏韶樂的場景。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那時辰的宮廷樂舞互動性很是強,一收場,夔便說道:“敲打起玉瑜伽教室磬,打起搏拊,彈起琴瑟,唱起歌來吧。”此時在場的國君以為本身祖先的英魂曾經來臨了,并且王室成員和賓客都曾經就位,四方部落氏族的助祭者們,則以德彼此禮讓。明堂之下吹共享會議室起了管樂,敲起了小鼓。這時為了吹奏樂曲而敲起柷(zhù)來,停止吹奏時則敲起敔(yǔ)來。這時代則用鉅細笙和年夜鐘彼此瓜代著吹奏。在場的人們都飾演成鳥獸跳起舞來,韶樂變換著吹奏了九曲之后,鳳凰成雙成對飛來,儀容整潔、穩重恭順。而樂舞的總批示夔也禁不住意地說道:“我輕重有致地擊打石磬,發為樂歌,使飾演成各類獸類的舞隊都能跟著音樂翩翩起舞,列位仕宦長者也合著樂曲一同跳起來吧!”這般恢弘的排場,難怪孔子聞韶樂而三月不知肉味。

細心察看這塊孔子聞韶處碑,還能從中讀出一個滿含擔負精力的故事。石碑的右側,刻有兩行小字:“村名韶院,以宣圣(即孔子)曾聞韶于此也。舊有碑記,迄今磨滅。長者恐奇跡埋沒,盛事無傳,故重為立石,以示不朽云。”

題名則是“宣統三年事次重光年夜淵獻桃月上瀚穀旦合莊仝立”。

這兩行小字說的是,韶院村就是孔子聞韶樂的處所,底本有一塊石碑為證,可是跟著日久年深,碑文垂垂看不清了,為了讓后人銘刻本村的這份光彩汗青,全村長者在宣統三年(1911)三月的一個谷旦,配合將這塊碑從頭豎立于此。

稷下學宮見證百花怒放

戰國時代的百花怒放,是中國汗青上思惟和文明最為殘暴的一段時代。在中國文明史上,也占據側重要位置。彼時的齊國,也是各類學術思惟交通和碰撞的主要場合。這與田齊桓公(即田午,不是年齡時代五霸的齊桓公)有親密關系:他在都城臨淄的稷門四周設置了一座學宮,因此得名為稷下學宮。

田午是經由過程篡權上位的,公元前375年自殺逝世了本身的哥哥田剡后,先立田剡的兒子田喜為君,但旋行將其弒殺,自立為君。田午即位后力求轉變齊國屢次對諸侯戰鬥掉利的局勢,他整理吏治,并創設稷下學宮,廣招全國賢士。

繼任田齊桓公的君王是汗青上有名的齊威王,即位之初,他沉淪于聲色犬馬之中,后在年夜臣的勸諫下,整理吏治,制訂了一系列改造辦法。“不叫則已,一叫驚人”的典故,說的恰是他的故事。在他的掌管下,稷下學宮獲得進一個步驟成長,齊國的國力也日漸走上巔峰。一向到齊國消亡,稷下學宮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

稷下學宮兼有學術、教導效能,是我國汗青上最早的官辦學術機構。學宮內云集了國內外各學派的學者們,他們在這里論述本身的不雅點,并和持分歧看法者停止爭辯。人們熟知的儒家學派的孟子、荀子,法家學派的開創人物申不害,陰陽家學派代表人物、五行學說的開創人鄒衍等都曾在此進修和從事研討任務。荀子還已經三次擔負學宮的祭酒(相當于校長)。

在稷下學宮的文人學者,可以頒發本身的學術看法,這里一時成為思惟比武的主要場合。北宋司馬光的《稷下賦》如許寫:“于是齊王沛然來游,悵然自喜,謂稷下之富,盡國內之美,慨乎有自得之志矣。”

那時的稷下學宮在學術上激勵各家獨樹一幟,新陳代謝,在治理上更是次序井然。有名的《門生職》即是這里先生所應當服從的守則。這一份守則,年夜到先生的進修原則,小到天天的作息請求、穿著,甚至是就餐時的餐桌禮節等,都有規則。如給師長獻上飯菜,做門生的要挽起衣袖洗漱之后,跪坐著獻上飯菜。飯菜在餐桌上的擺放規定,要先上蔬菜羹湯,此中羹與肉要距離擺列,肉還要放在醬的後方,飯則最后上,兩側放置漱口用的酒和漿。上菜終了后門生要拱手侍立一旁,待到師長用餐終了后,一邊撤下餐具,一邊給師長送來漱口用的漱器。

這座在汗青有側重要感化的稷下學宮,其地位歷來也有分歧說法,這座學宮在稷門四周,這個沒有貳言,但關于“稷門”的地位有分歧的看法。顛末山東省文物部分近五年的考古挖掘,稷下學宮遺址被基礎認定為齊都鎮小徐村西齊國故城小城西門外的建筑基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