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2月17日,北京年夜學歌謠研討會開辦《歌謠周刊》,揭開了“歌謠活動”的尾聲。近二十年時光里,胡適、劉半農、顧頡剛、周作人等一大量常識分子投身于近古代平易近歌的收拾、研討中,很多結果雖屬草創,卻具有庫恩所說的“范式”意義。這場出生于五四新文明活動中的“目光向下的反動”,承襲了現代士年夜夫歌謠搜輯的傳統,也孕育著具有古代思惟意義的“風俗認識”的萌芽(關于“歌謠活動”的研討可參趙世瑜《中公民間文明摸索:目光向下的反動》、徐新建《平易近歌與國粹:平易近國晚期“歌謠活動”的回想與思慮》、洪長泰《到平易近間往:中國常識分子與大眾文學,1918-1937》)。

百年回眸,在確定先輩學者功勞的同時也應當指出,昔時的一些理念和方式還遠未自洽和完美,近古代平易近歌在文明保存、維護、扶植等方面的意義也有待進一個步驟發掘。近年來,學界開端從頭熟悉平易近歌的文學、文明價值,周玉波傳授的《百姓之聲:近古代平易近歌與社會文明嬗遞》就是在接續“歌謠活動”的文明幻想下,應用迷信的研討方式,“周全體系地楬橥近古代平易近歌的產生成長情況及其在近古代社會文明變更過程中的表示,鉤稽其與賴以保存的國度、平易近族、大眾血肉相連的密切關系,盡能夠客不雅真正的地復原‘最后一座岑嶺’的斑斕顏色”(第1頁)的一部力作。

近古代社會生態全景圖

《百姓之聲》以十六章、五十六萬字的容量,經由過程豐盛多彩的平易近歌,全方位展示了近古代社會生態。全書內在的事務編排有著清楚的頭緒:第一章至第五章,以時光為經,區域(場合)為緯,拔取代表性文獻,從佈景、題材、內在的事務、成就、影響等多個方面,探討近古代平易近歌產生成長的現實情況;第六章至第八章,以專題情勢,會商抗戰平易近歌的產生成長經過歷程及年夜運河平易近歌、婚嫁喜歌收拾研討的設法與途徑;第九章至第十章,以“唱春調”“繡錢袋”“紗窗外”為個案,會商近古代平易近歌與傳統文明、平易近族心思及大眾生孩子生涯的親密聯絡接觸,以及平易近歌與戲曲、小說文本的互動情況;第十二、十三章,在文明成長演進的綜合語境中,安身詳細文獻,兼及平易近歌傳佈接收的現實,論述近古代平易近歌與方言、俗字、風俗等彼此依存、相得益彰的關系;第十四、十五章,先容、會商了japan(日本)早稻田年夜學“風陵文庫”躲中國近古代平易近歌、臺灣地域“中研院”史語所躲平易近歌的年夜致內在的事務,以期盡能夠周全深刻地浮現近古代平易近歌文獻的存世情況與近古代平易近歌天生成長的面孔。第十六章則是總體性、總結式的清點,以“蒼生生涯史、時期寫真集”的視角,指出近古代平易近歌“社會百科全書”的成分特征。有學者在闡述“歌謠活動”的學術導向時,將其總結為“文學的”“風俗學的”“汗青學的”(李傳軍、羅含:《表揚暗藏的輝煌:歌謠活動與中國古代風俗學的樹立》,《風俗研討》2019年第四期),《百姓之聲》對近古代平易近歌全幅圖景的展現,正照應了“歌謠活動”的三個導向,并在雅俗互動的視野中,重視文獻與個案、綜論與專題、時光與區域的多維聯繫關係。是以全書固然內在的事務複雜,卻頭緒清楚,邏輯周密。

全書的多個章節,零丁拈出來都可作為細致察看近古代社會風采的一扇窗戶。以第七章“年夜運河平易近歌:可貴的遺產活動的文明”為例,狹義的年夜運河平易近歌,泛指風行流轉于年夜運河船平易近、漁平易近和沿線城鄉大眾中的平易近歌俗曲,包含著本區域的風土著土偶情、大眾的思惟崇奉和生涯方法。此中的《運河拉船號子》《運河漁船搭跳扛糧歌》等“船工號子”,與《淮南子》中“前呼邪許,后亦應之”的休息號子遠相照應,展示了運河大眾勞作時連合協作、不畏艱巨的精力。再如天津平易近歌《畫扇面》“四月里天長沒有冷風,小二姐高樓擺下龍門陣,手拿扇子笑盈盈,高麗紙白生生,畫了個扇面兒顯顯才幹”(節選),活潑刻畫了楊柳青女畫師白俊英刻畫扇面的情況,可以視為年夜運河區域風氣風俗的場景再現。還有揚州平易近歌《洋煙 侉侉調》“一更京兒里,月兒照花臺,恨的洋人年夜又年夜不應,你在本國將生意做,因何混進我們中華年夜國來。漂洋來過海,火教學場地輪跟過去,私將煙土中華年夜國賣”等“醒平易近救世歌”,追蹤關心時勢,宣傳愛國情懷,繼續了《詩經》與漢樂府平易近歌的實際主義傳統。即使是以悲苦為基調的“唱春調”,也是大眾“饑者歌其食”、與艱苦生涯相抗爭的一種表達方法,讀者可以或許由此清楚運河沿線大眾舊時生涯的艱巨情狀與運河平易近歌題材內在的事務的豐盛多姿。

《百姓之聲》還為讀者浮現了大批較為可貴的近古代平易近歌原始文本。從某種意義上說,文獻的應用代表著研討方式和學術理念。就近古代平易近歌而言,以業已出書的平易近歌文本為研討對象是較為便捷的門路,但是其局限也不問可知:文獻的周全性和原始性都沒有保證。《百姓之聲》全書據以言說的文獻,一是中國國度藏書樓、復旦年夜學藏書樓、中國藝術研討院藏書樓等加入我的最愛的平易近歌頌本,二是東京年夜學東瀛文明研討所“雙紅堂文庫”、早稻田年夜學“風陵文庫”等庋躲的中國近古代平易近歌頌本,三是臺灣地域“中研院”汗青說話研討所保留的平易近歌頌本,四是作者多年搜求所得的平易近歌頌本。前三類文獻年夜都沒有公然出書,研討者如想查閱凡是要費一番周折;第四類中的平易近歌手本、印本,凡是只在平易近間暢通,是作者有數次與書切磋價討價的戰果。是以,《百姓之聲》所浮現的近古代平易近歌,具有了“原生態”“一手文獻”的特色,能為闡述供給最堅實的文獻支持,也為讀者浮現出原汁原味的近古代社會生態。

古今之間

卓人月推重明代平易近歌曰“我明一盡”,傅惜華描述清代平易近歌為“舊調之外,復出新聲,競勝一時”,那么,該若何給近古代平易近歌定位呢?《百姓之聲》以為,近古代平易近歌“在形制、題材、內在的事務、效能與審美興趣等諸多方面,表現了與前代平易近歌年夜紛歧樣的特征,也是以成績了傳統平易近歌成長的最后一座岑嶺”(第1頁)。為了客不雅浮現這“最后一座岑嶺”的“斑斕顏色”,全書安身于中華傳統文明傳承與成長的巨大視野,重視提醒近古代平易近歌的優良內在。

《百姓之聲》中觸及的近古代平易近歌,除了《時調雅曲》等平易近歌頌本外,還從種別視角綜述了抗戰平易近歌、婚嫁喜歌,從地區視角先容了揚州平易近歌、年夜運河平易近歌,對于“唱春調”“紗窗外”等平易近歌牌調的流轉與變體,也重視從大眾文明心思的角度闡釋其內涵紀律。中華優良傳統文明中的品德理念、愛國情懷、榮辱不雅念等諸多內在,在本書所征引的平易近歌文本中都有表現。

上海年夜美書局編纂、沈鶴記書局刊行于平易近國三十年(1941)的《時調年夜不雅》中,有一首《倡導外貨五更調》:

一更一點月出初,倡導本外貨,呀呀得噲,盡力就往做,持之以恆不懈惰,用功夫,精求精呀,各物日增多,呀呀得噲,何愁國不富……五更五點正沉西,救國年夜事體,呀呀得噲,大師心要齊,外貨雖賤勿要俚,有志氣,勸同胞呀,國恥紀心里,呀呀得噲,永矢弗忘卻。

“五更調”(又稱“五更曲”“嘆五更”)是現代平易近歌中罕見的牌調,常用來詠唱男女私交。抗戰時代,在“倡導外貨、共紓國難”的外貨活動中,這一陳舊牌調被注進了新的內在的事務,成為宣傳愛國情懷的時期文藝作品。《時調年夜不雅》中還有一首以“賭鬼”自嘆口氣警諭眾人的《賭鬼十嘆》,羅列了陷溺于牌九、撲克、麻雀等賭錢方法的迫害,開頭“第十嘆來嘆完了,嘆我賭鬼真憂?,地步房產才輸脫,究竟年末黃皮梁”,可謂沉痛。《北京小曲百種》“勸誡類”也有一首《圣人嘆》,此中“敬天敬地敬祖墳會議室出租,萬萬莫忘怙恃的恩”“無義財食不成親,誰敢背後胡扯亂云”等話語,與《賭鬼十嘆》彼此照應,在因循傳統“勸世”平易近歌的勸善懲惡宗旨的基本上,又帶有光鮮的時期顏色。

《百姓之聲》并不只僅知足于發掘近古代平易近歌的內在。早已定型的“歌謠”概念與“歌謠學”實際,在發生之初就有汗青局限性,曾經難以涵蓋、領導近古代平易近歌傳承維護任務,也就是說,建構具有今世學術學科意義的“平易近歌學”實際火燒眉毛。是以,在“附錄一”《“中公民歌學”實際建構芻議》中,作者在辨析“平易近歌學”實際概念、提出“平易近歌學”實際系統的基本上,側重論述了“中公民歌學”實際建構的意義。所謂“中公民歌學”,意謂“平易近歌學”的研討主題——平易近歌是中國的;“平易近歌學”所遵守的實際、采用的方式是中國的;“平易近歌學”的目的,回根結底也是為清楚決中國文明題目,辦事中國文明扶植。在中華傳統文明傳承與成長的視野下,《百姓之聲》以為:“新情勢下的歷代平易近歌的收拾與研討,理應有更高的目的、更好的計劃、更年夜的力度、更實更細的舉動和更為幻想的成就,測驗考試建構‘中公民歌學’實際系統,既可在學術、學科層面,為平易近歌收拾與研討任務營建傑出的周遭的狀況,亦可為現實任務供給體系的實際支撐。”(419頁)

在新發布的《研討生教導學科專門研究簡介及其學位基礎請求(試行版)》中,“大眾文學”自1997年一分為三后,從頭回回到中國說話文學年夜類之下,成為與“中國現代文學”“中國近古代文學”并列的二級學科,“歌謠學”則與“神話學”“故事學”“傳說學”“史詩學”舞蹈教室等一路,成為二級學科的分支學科。時移事易,作為分支學科的“歌謠學”,無論內在仍是內涵,理應曾經接近或同等于《“中公民歌學”實際建構芻議》所會商的包括更廣的“平易近歌學”。是以絕不夸張地說,多年之后回想平易近歌研討史,這篇文章的意義或許會與《北京年夜學征集全國晚世歌謠簡章》《歌謠周刊·發刊詞》同等樣主要。

為“百姓”寫心

平易近歌研討是小眾的,其研討對象——平易近歌倒是民眾(百姓)的。作者說明以“百姓之聲”為名的啟事道:“一是感念李年夜釗《百姓的成功》對‘百姓’命運的追蹤關心與對‘百姓’任務的等待,二是固然淺薄,仍期作近古代進步前輩常識分子倡議的‘到平易近間往’活動在百年后的余音嗣響。”(第8頁)《百姓之聲》作為一部學術著作遭到民眾接待,相當年夜的緣由是為“百姓”寫心的民眾情懷與學術溫度在寫作中獲得了忠誠貫徹,讓它成為了一部接地氣的著作。

洪長泰以為,五四常識分子恰是經由過程研討大眾文學,對中國文明提出了一些新看瑜伽教室法,那些久為人疏忽的歌謠和傳說,在文學和文明價值上,不只不減色于“下層文明”,並且比“下層文明”加倍多姿多彩、賭氣勃勃([美]洪長泰:《到平易近間往:中國常識分子與大眾文學,1918-1937》,董曉萍譯,中國國民年夜學出書社,2015年,第1頁)。劉半農、周作人、顧頡剛等一代常識分子,標舉“到平易近間往”的旗號,既秉承了“不雅風氣,知得掉,自考正”(《漢書》)、“茍其不屑假,而吾藉以存真”(馮夢龍《敘山歌》)等現代文人“平易近間視野”的傳統,也照應了十九世紀七十年月赫爾岑等俄公民粹派到“平易近間往”的號令。

東海西海,心思攸同;昔時本日,情面不遠。《百姓之聲》所追蹤關心的,多是社會基層的普羅民眾,是“仇恨蒼天眼不睜,何日何時才出煙花門”的青樓男子,是“一天到晚不克不及寧靜,東跑西顛活頭不輕省”的老媽子,是“十月里來嶺梅黃,夜永日短苦工忙”的湖絲阿姐,是“不看金銀來打發,只看把兒留在家”的哭嫁新娘,是“驢牛騾馬都餓逝世,用物家私一掃光”的洪災害平易近,是“人說道生成一根叫花骨,勿乞食總回勿成人”的街邊乞兒,是“從戎離了家,同心專心從戎往把鬼子殺”的熱血青年……細讀《百姓之聲》,讀者會不自知地沉醉到文字中,領會著平易近歌中人物的哀與樂。正如本書末章所說:“近古代平易近歌可以視作有數普羅民眾發自心坎的獨唱,獨唱中的哀怨、嘆息、抗爭、呼號等聲響之外,理應包含《采茶山歌》中‘還要做只采茶山歌頌一唱,落得大師意洋洋’和《湖絲阿姐》中‘有夫自當隨夫主,平生魚水樂協調’如許頑強的予人以暖和和盼望的天籟之聲。”(390頁)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月著手收拾《老平易近謠 老兒歌 老情歌》算起,《百姓之聲》的作者從事平易近歌收拾與研討已近三十年了。平易近歌研討者“到平易近間往”是理所應該的,但真正做到卻不不難。在這三十年里,作者一向以開放的思想游走于學院和平易近間,將嚴謹的學術練習與結壯的郊野查詢拜訪聯合起來。“附錄二”《近古代平易近歌確當代遺存——以沭陽小調為例》就是這“必定的郊野查詢拜訪任務”的例證。在持久的郊野查詢拜訪中,作者還抱持懂得之同情、共情的心態,追蹤關心、結識了一批平易近間藝人,“后記”里有一段話,是向平易近間藝人致敬的:“‘性命力’的本體,是我念念不忘一說再說的平易近間文明、傳統文明,是在生涯的底層掙扎奮斗的平易近間藝人,是多少數字無限日漸稀疏彌足可貴的平易近歌的知音。”(450頁)在平易近歌研討圈子里,周玉波傳授常提一個詞“抱團取熱”,這也是他倡議建立“平易近歌時調群”,在學報掌管“平易近歌與平易近歌學”專欄以凝集世人氣力推動平易近歌研討的初志。就以後的人文學術而言,平易近歌研討盡算不上顯學,是以,同業間的商討交通,也便有了“荒江老屋中二三素心人磋商培育”(錢鍾書1988年7月7日致鄭朝宗信)的溫度。

舞蹈教室百姓之聲》出書數月來好評如潮。作為一部學術著作,可以或許獲得民眾接收并不是不難的事。記憶猶新,必有回響。作者在“后記”中說:“多年來我戰勝重重艱苦,保持從事歷代平易近歌收拾研討任務的目標,就是為了借由平易近歌感觸感染平易近間文明、傳統文明歷經千年而連綿不停的魅力,感觸感染通俗大眾‘在極端困苦生涯中的性命力’。”(450頁)一百前年的“歌謠活動”,其余波延蕩至今,在《百姓之聲》這里發生了回響。盼望這聲響既是舊章的結束,也是新篇的啟端。